無論高中還是大學,兄弟們都會說“結婚了別忘請我喝喜酒”。而如今,結婚的人怕麻煩人,喝喜酒的人則忙于工作。這種互相理解,有人情味兒,但總覺得少了點兒勁道。下面這組圖是河南博主張君瑞回老家參加發小的圖文記錄:
這幾年,村里的發小結婚大半,但除了過年的時候能參加,從來沒特意回家參加過一場婚禮。在城里,我時常參加同事們的婚宴,可我卻參加不了村里發小的婚禮。似乎,城市和農村之間,豎立了一道屏障,我心里想撞破它,可幾這百里的路呀,太長太長。似乎我的腳步,再也離不開城市,再也回不到鄉村。
可是在我的夢里,我的大學在村頭兒,我的同事在村里,院子里的棗樹依舊掛滿了鮮棗,我依舊在枝頭拿著竹竿招搖。我分明記得,無論高中還是大學,兄弟們都會說——“結婚了別忘請我喝喜酒”。而如今,結婚的人怕麻煩人,喝喜酒的人則忙于工作。這種互相理解,有人情味兒,但總覺得少了點兒勁道。4月22日,我突然覺得,我被城市綁架了。那天下午,我匆匆離開鄭州。當夜,坐車回到了項城老家,去參加二胡的婚禮。
婚禮定在第二天,農歷三月二十四。二胡的父親說,這是按照倆人的生辰八字,專門請先生看地“好”。
喇叭響了半個小時候,迎接新娘的花車也過來了。二胡的大伯拿著一丈紅布,帶著一皮包煙就上路了。
新娘,是二胡在大學里認識的,家不在項城,但前一天已被安排在項城的一家賓館住下。當日迎親,新娘那邊兒的姐妹們少,新郎很容易就接到了新娘。
迎新娘回家的路上,路口放炮,攔車給煙,這是豫東地區不成文的規矩。誰家要是不給煙,路上的人可是要罵你“老鱉一”的。這種討彩頭的事兒,在鄉里流行多年,不僅是鄉鄰的樂趣,也顯得主人排場。
迎新娘的車隊到了村口,管事兒的來到村頭迎接,手持紅布來開路。
新娘子下了車,腳可是不能落地的。這個時候就考驗新郎的體力了。
一段一段的紅地毯,需要一段一段的接上去,老人說,這寓意“傳宗接代”。
伴隨著管事兒的一聲“鳴炮奏樂”,婚禮便開始了。
換下禮服,新郎新娘就要給父母及七大姑八大姨磕頭了。管事兒的會喊,“請他大陳莊的姑奶奶受頭……
禮畢。新郎新娘挨桌敬酒,將來參加婚禮的親戚朋友鄰居一一介紹給新娘。
大廚提前一天過來,不但要搭一個大煤爐,還要準備第二天要用的肉菜;ú欢噱X,不但租來了炊具、桌椅碗筷,還租來了大廚。
下午,客人基本都走了,村莊恢復了寧靜。這一天,新娘加入了這個大家庭,第一張全家福,當然要在婚禮之后拍下。
兄弟們離開之前,也要留張影。
跟貼讀取中...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網易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
復制成功,按CTRL+V發送給好友、論壇或博客。 瀏覽器限制,請復制鏈接和標題給好友、論壇或博客。